文/康美權
去井岡山旅游,有一處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龍江書院。
龍江書院建于1840年,位于井岡山市龍市鎮西北的龍江河下游,坐西南朝東北,磚木混合結構,由前后三進,左中右三組,以中軸線對稱布局而成的一個建筑組群。無論是書院坐落的地域,還是其整體功能布局,抑或是此二者相融合而成的那種厚重、典雅、古樸氛圍,這里都足以成為一處治學修身養性、傳道授業解惑的世外桃源。
前來參觀的人通過講解員的介紹,大都了解到這里曾是湘贛邊界客家子弟的最高學府,見證了毛澤東和朱德兩位偉人首次攸關中國革命歷史發展進程的會晤。但你可知道,這里還見證了另外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1926年11月,寧岡縣第一個黨支部就是在龍江書院的最高建筑文星閣創建成立。
登上文星閣,我們坐在長條板凳上,靜靜地聽原井岡山市委黨史辦副主任、副研究員劉曉農述說這段歷史。
生于1905年的龍超清是那個年代寧岡縣有名的富家子弟。父親龍欽海曾留學日本,是一位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愛國進步人士,歷任當時的江西省議會議長、省教育廳廳長等職。
1921年,龍超清前往南昌,就讀省立第二中學。在二中讀書期間,龍超清思想進步,關心時政,憂國憂民。龍超清的哥哥叫龍超云,他的妻子蕭國鈺是吉水籍女共產黨員蕭國華的妹妹。經蕭國華介紹,龍超清1925年12月加入了黨組織。
1926年,龍超清受黨組織派遣回到寧岡。他來到龍江書院,以溫習功課為名,秘密開展革命工作。20多天過后,龍超清覺得時機成熟,便召集了9個人,在文星閣秘密成立了中共寧岡支部,并推選龍超清擔任書記、劉輝霄擔任宣傳委員、劉克猶擔任組織委員。
中共寧岡支部成立后,在一次會議上,有位黨員談起了茅坪馬刀隊的處境和馬刀隊參謀長袁文才的情況,啟發了龍超清大膽提出“招安”馬刀隊,逐步改造成黨能夠領導的部隊的設想。黨支部決定,由龍超清、劉輝霄負責,第一步,游說縣長沈清源,迫使縣政府同意招安馬刀隊;第二步,前去馬刀隊駐地井岡山,勸說袁文才。
1926年9月底,袁文才率馬刀隊來到新城,被編為寧岡縣保衛團。不久,龍超清又動員說服袁文才率保衛團舉義,消滅了地主武裝“清鄉局”。寧岡縣人民委員會成立時,袁文才任軍事委員,保衛團改編為縣農民自衛軍。
1927年1月中旬,黨支部派袁文才赴吉安參加農民運動訓練班。2月,袁文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暴動隊伍從湖南瀏陽退出后,原計劃取道湘贛邊境前去湖南汝城,并無落腳井岡山的打算。部隊到達蓮花縣時,毛澤東接到江西省委來信,毅然決定率部隊上井岡山。之前,龍超清向江西省委書記汪士楷匯報了他們在寧岡縣掌握了一支部隊。
汪士楷見到秋收起義部隊代表宋任窮后,立即對他說:“你來得正好,聞說毛部向贛西移動,你趕快追上去告訴毛澤東,要他把隊伍帶到贛西的寧岡去,因為那里有我們黨的組織,有我們黨領導的一支隊伍。”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毛澤東引兵井岡山是在革命運動處于危困時期最具長遠戰略目光和決定性意義的最佳選擇。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始創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派弟弟毛澤覃來到黃洋界下的喬林鄉(現在的茅坪鎮喬林村),建立了湘贛邊界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喬林鄉黨支部,毛澤覃任書記,甘記猶任組織委員,鐘上勛任宣傳委員。
30年前,為解決下游鄉鎮居民的飲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喬林鄉黨支部舊址因修建喬林水庫被淹沒。
為紀念這個模范黨支部,修舊如舊的喬林鄉黨支部于去年春節后正式竣工并對外開放。而在新建的喬林鄉黨支部正前方,修建了一個宣誓臺。臺上有一塊由鋼鐵鑄成的巨型飄帶,上面鏤空鐫刻著喬林鄉黨支部包括毛澤覃在內的第一批14名共產黨員的名字,這些名字在陽光下顯得熠熠生輝。
這里也和龍江書院一樣,成為了黨員干部強化政治信仰的重要學習場所。
當年喬林鄉黨支部組織委員甘記猶的外孫李雪飛于2017年辦起了喬林村第一家民宿。也就在這一年,井岡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
硝煙逝去,精神永存。從茨坪到八角樓,從龍江書院到喬林……一路尋訪,一路回望,我們的內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深深觸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我們相信,一次次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勇氣,一次次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一定能在新的時代、新的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